crase14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48
  • 关注3
  • 发帖数2237
  • 铜币5032枚
  • 贡献值14点
  • 好评度83
  • 来自辽宁省 辽阳市 白塔区
  • 最后登录2018-02-28
  • 20天大作战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50楼#
发布于:2016-08-15 20:22
FYY2003825:夭夭,,,顾夭夭吗,,,唔小夭夭回到原帖
额。。是为夭夭没错。。不过。。我和夭夭已经分了
与你在这最后的夏天 抹不去的思念 斜阳里的微笑 渐行渐远
FYY2003825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83
  • 关注4
  • 发帖数297
  • 铜币4509枚
  • 贡献值90点
  • 好评度101
  • 来自江苏省 镇江市 句容市
  • 最后登录2020-12-20
  • 社区居民
  • 一鸣惊人
  • 师恩难忘
  • 20天大作战
351楼#
发布于:2016-08-15 20:36
crase14:额。。是为夭夭没错。。不过。。我和夭夭已经分了回到原帖
我一开始只是以为你们好朋友来着(你们一个战队的),现在你直接说出来了
crase14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48
  • 关注3
  • 发帖数2237
  • 铜币5032枚
  • 贡献值14点
  • 好评度83
  • 来自辽宁省 辽阳市 白塔区
  • 最后登录2018-02-28
  • 20天大作战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52楼#
发布于:2016-08-15 20:37
FYY2003825:我一开始只是以为你们好朋友来着(你们一个战队的),现在你直接说出来了回到原帖
。。我昨天才知道一个战队
与你在这最后的夏天 抹不去的思念 斜阳里的微笑 渐行渐远
FYY2003825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83
  • 关注4
  • 发帖数297
  • 铜币4509枚
  • 贡献值90点
  • 好评度101
  • 来自江苏省 镇江市 句容市
  • 最后登录2020-12-20
  • 社区居民
  • 一鸣惊人
  • 师恩难忘
  • 20天大作战
353楼#
发布于:2016-08-15 20:38
crase14:。。我昨天才知道一个战队回到原帖
呃,好吧好吧,你厉害
crase14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48
  • 关注3
  • 发帖数2237
  • 铜币5032枚
  • 贡献值14点
  • 好评度83
  • 来自辽宁省 辽阳市 白塔区
  • 最后登录2018-02-28
  • 20天大作战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54楼#
发布于:2016-08-15 20:42
FYY2003825:呃,好吧好吧,你厉害回到原帖
真心不知道
与你在这最后的夏天 抹不去的思念 斜阳里的微笑 渐行渐远
crase14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48
  • 关注3
  • 发帖数2237
  • 铜币5032枚
  • 贡献值14点
  • 好评度83
  • 来自辽宁省 辽阳市 白塔区
  • 最后登录2018-02-28
  • 20天大作战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55楼#
发布于:2016-08-16 11:38

一出有预谋的乱伦悲剧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邺风·新台》

  周灭商以后,作为功臣之一的,大名鼎鼎的钓鱼不用弯钩不用饵的姜尚先生就被分封到现今的齐鲁大地上,做了齐国的开国君王,异姓显贵。

  说起姜子牙,我这好色女不免想起蓝天野老先生在电视剧《封神演义》里的扮相,那真是仙风道骨,这次第,怎一个潇字了得哇!不免心猿意马的想,如果历史上的姜尚也像蓝老先生那样到了八十岁还那么有举止如仙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来数百年内齐国出尽美女,引得诸国公子王孙趋之若骛,纷纷怜芳草,步步逐罗裙,逐到最后成了周朝诸侯联姻的成例——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子,无不以迎娶齐国姜姓女子为人生乐事。虽然陈国的人看不太过眼,喊出了“岂其娶妻,必齐之姜?”的口号,但那小小的基于酸葡萄心理发出的反对声音,又岂能和当时汹涌的社会风尚相抗焉?陈国的破落贵族唱哑了嗓子,各国的诸侯照样是争先恐后地派出使节去齐国求亲。

  公元前718年夏天,当齐僖公的长女宣姜到了适婚年纪,(古代的姓名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女子常常有姓无名,姜姓公主嫁给了卫宣公,就被后人称为宣姜,呜呼!)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国与齐国联姻的历史悠久,卫太子姬伋的爷爷卫庄公,曾娶了齐庄公的女儿庄姜,历史上第一个以美貌而出现在诗歌中的绝色美人。姬伋身上也流着姜家的血液。他的母亲名夷姜,曾经是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可是卫宣公却与这位庶母私通,生下了这个儿子,偷养在宫外。当宣公终于继位为王的时候,他便正式将夷姜纳入自己的后宫,并立夷姜与自己的儿子伋为太子。

  这年宣姜十五岁,姬伋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卫国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虽然身世方面有些小小问题,但其时子“蒸”父妾也属寻常,(“蒸”是指作为子辈的人收纳父亲的妻妾,除生母之外的婚姻行为)这并不妨碍他的未来国君身份。

  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宣姜的幸福似乎舒展了手心即可获得。若果真如此,她一生不过似深宫静月,幽凉深静,东周的历史在日后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动荡。

  事情的变数发生在一个小小的使臣身上。为太子求婚的使臣是个急功近利,趋炎附势的主,一边堂堂皇皇地为国陈情,一边自有自的算盘:看着卫宣公身板还硬朗,太子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当上王上,当不当的上也还是未知数,还是努力拍好今上的马屁要紧实在。主意既定,回到国内,这厮就立即向卫宣公打小报告:主上,齐国公主是绝色美女,像这样娇艳欲滴的花骨朵儿,您应该自己享受。又何必留给伋子那样不解风情的小孩呢?老色鬼姬晋一合计,是那么回事。想当年无权无势时,他就敢在父王的眼皮子底下勾引庶母,德行之劣和色胆之大可想而知,如今王权在手,更是没了忌惮。

  于是色心满满的老家伙立刻把姬伋派往宋国去当外交使节。说起来伋子也笨,眼看着要结婚的人了,突然被老头子派到国外公干,居然一点也不怀疑,也不知道据理力争推脱一下,起码也要结了婚再去嘛!白白便宜了姬晋这个老混蛋。从后来的事情看,他在国外呆得时间还不短。不过也有可能是老色鬼姬晋借着自己国君的权力犯浑,伋子浑不过他也!只好委委屈屈收拾铺盖出国去啦!姬晋一面在首府近郊(河南濮陽)淇水之畔修了一座藏娇的行宫,名为“新台”,一面派自己的亲信卫泄前往齐国迎亲,直接把宣姜迎上了新台。这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新台纳媳”。

  宣姜的一生就在黄河之滨的新台发生了折转。黯然。想来不用为高鹗所续《红楼》中移花接木,偷龙转凤的伎俩惊心,需知在公元前七世纪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过这种婚姻的悲剧了。

  本来美人得配玉郎,犹如陌上观花,日影染身,心里称心如意。年轻貌美的小公主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满心喜悦地来到卫国,却没料到自己最后的归宿却是这样个老丑无德的家伙,恐怕连死的心都有。她又不敢贸然做出反抗,盖因当时的婚姻太没有自主权啦!她也没见过结婚的对象,她也不知道父亲到底是把她许配给宣公还是他的儿子伋子。如果是许配给伋子,却不见伋子,和自己拜堂的人居然成了自己的公公。

  话说回来,正常人哪想得到姬晋那么色胆包皮天呢?总之一句话,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可叹历史上还不是姬晋一枝独秀,在以后的时间里这样大权在握又敢于的“扒灰”混蛋比比皆是!时间上和姬晋案离得比较近的是蔡景公蔡同先生和楚平王芈弃疾先生。(芈是楚国国姓,音mi,辞典上的意思是羊叫声,这个姓够奇异的,现在很少见了。)

  蔡同先生被愤怒的儿子蔡般(蔡灵公)引兵入宫,一刀了账;芈弃疾先生侥幸善终,死后被愤怒的伍子胥从坟墓里拖出来鞭尸。所以我们要对焦大说,不要动气啦,比起历史上这些著名的扒灰事件,贾府那点子事算个啥?

  卫人厌恶宣公的秽行,同情齐姜所适非人的遭遇,遂作《新台》,将这出乱伦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

  诗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中“河水弥弥”、“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齐姜泪流不止之意,“籧篨”就是癞蛤蟆,“戚施”是指虾蟆,而“鸿”,据闻一多先生考证,是“苦萤”的合音,苦萤就是虾蟆。卫人用癞蛤蟆、虾蟆等物,形容宣公老丑狠恶的形貌。其实,先秦时代崇尚早婚,到伋子成年的时候,宣公也不过三十来岁,不会老得掉了牙。何况这厮既然有本事勾引庶母,加上儿子伋子长的又粉帅,可见他也不会丑到哪里去。这方面,余冠英先生的译诗就不太好了,唯心唯字面地把宣公说成驼背鸡胸的老汉。不过这个老婬棍的德行真叫人无语,一字记之曰:“贱!”怎么丑化他都不嫌过分。

  人们以张网捕鱼比喻觅得佳偶。来撒网是为了捕捉到鲜鱼,结果却网到令人厌恶的癞蛤蟆。春秋时的人比喻朴直而生动,不比后来人喜欢盘典。那时的人还不惯于玩弄文字,但求话能说得清楚明白。《诗经》里所比的,都是生活化的事物,拿来比拟却又恰到好处,深得人心。

  新台筑得再高大巍峨金碧辉煌又怎样?与己拜堂的,不再是当初来相亲的翩翩少年,而成了自己的公公,一个陌生的心地婬亵的老混蛋。命运揭开面具,在姬晋身后露出陰险的笑。

  宣姜事后向父亲哭诉,齐僖公怒则怒矣,然而嫁出去的女儿在他心里犹如泼出去的水,所以也只是不咸不淡地叹了口气,道一句“木已成舟”。大凡女子总被人定位于此,命好命蹇无非天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猴子满山走。他不愿为了女儿大动干戈。何况,女儿早点登上王后的位子,早点成为君夫人,于他也是有政治之利的,因此,齐僖公也就默许了这种侵夺。还是那句话,在权位面前,爱情永远排在其后。

  自此,宣姜的人生如被大力搓揉过的纸,底色再白,也是旧了

与你在这最后的夏天 抹不去的思念 斜阳里的微笑 渐行渐远
crase14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48
  • 关注3
  • 发帖数2237
  • 铜币5032枚
  • 贡献值14点
  • 好评度83
  • 来自辽宁省 辽阳市 白塔区
  • 最后登录2018-02-28
  • 20天大作战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56楼#
发布于:2016-08-16 11:39
 史家之言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邺风·二子乘舟》

  (上)

  宣姜年轻淡漠的容颜在臣民的议论声中一闪而过。不知不觉间时光在指间剪折了十五年,寿和朔已经长大了,当日的垂发小童,已经长成了堪与姬伋对抗的男儿。不止是身体,还有心计。

  寿是仁义温顺的孩子,他敬爱着自己的大哥,从未有过非分之想;朔却不甘心,他不要做御座下终身匍匐的臣子,他始终眈眈于王位,盘算着要将姬伋从太子的宝座上拉下来,自己做上去。

  宣姜成了他利用的对象。朔深知,宣公依然爱恋着母亲的美色,必会对她的话言听计从。他编造了谎言,说姬伋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夺妻之恨,甚至还发誓在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没有哪个母亲不相信儿子的。宣姜大惊失色,带着姬朔去找宣公,希望能够救得儿子一命。卫宣公根本不觉得,这件事的祸根是起在自己身上,他听了姬朔告的陰状后,把姬伋的生母喊来,痛骂她教子无方。

  姬伋的母亲夷姜,就在这天夜里自缢了。

  (中)

  “夷姜既死,宣姜欲立寿,乃与寿弟朔谋构伋子。”(《列女传》)

  史家之言,从来,与真爱无关。

  ——接下来,宣公决定要斩草除根。宣姜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根本不愿意有谁死去,更不愿意死去的是姬伋。

  然而,宣姜的哀求已经起不了作用了,姬朔告的这一状,正戳到卫宣公的痛处:他已经老了,害怕自己会死在正值盛年的长子手里。

  卫宣公派姬伋出使齐国,并让太子使用一面特别的旌旗:“四马白旌尾”。以此为标志,派杀手在路上准备暗杀。

  我一直不屑把唐玄宗和卫宣公相提并论,卫宣这个泯灭人伦的老混蛋哪里配!李隆基爱上了自己的儿媳,用了计谋,可是他并没有用强,事后也没有掩饰自己行事的意思,儿子面前,天下臣公,三宫六院,黎民百姓面前,他坦荡荡地爱宠着自己的儿媳,他没有想到去伤害儿子,去堵天下的悠悠众口。三郎真爱着玉环,愿意承受身前身后的罪责,真爱是芳香皎洁的梅花,无须向天地失色。

  而宣公,他根本不爱宣姜,他爱慕的只是她年轻娆人的容颜。他爱的只是他自己。

  宣姜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忙让自己的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这就是《二子乘舟》事的本源。

  宣姜仿佛看见小舟在河上飘飘荡荡,她心中有深深的思念和忧虑呵,忧心忡忡不定当,船影已遥,流水送你们到远方,希望你们不要遭受灾殃。

  姬寿追上姬伋,将消息告诉他。奈何姬伋是君子,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父亲,能对自己痛下杀手,坚持要出发。

  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伋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杀手见到白牛尾的旌节,不分青红皂白,将姬寿杀死。姬伋醒来,终于明白事实真相,连忙去追赶弟弟。

  他赶到的时候,姬寿已经倒在血泊里。

  姬伋痛骂杀手,叹道:“误矣!君命杀我,寿有何罪?”

  醒过神来的杀手一不作二不休,把他也乱刀砍死。

  两人竞相替死,让人动容。卫国人伤其死而思之,作诗哀之——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然而死者已矣,他们成全了自己的仁孝美名,却给生者带来无限的哀痛。获知了爱子和爱人的死讯,宣姜痛不欲生。小儿子的心狠,老丈夫的手辣,一切历历在目,她被利用了!只是等她明白已经太晚。

  《二子乘舟》中所指之事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宣姜念其子和爱人,有人说是姬伋的母亲夷姜惦念其子,想坐实此诗的本事,似乎总有争议;然而诗中心思想却十分明确,是送别的人作歌抒发对远行的亲人的思念及担忧,因此将其视为一首送别诗最合适。

  有时候,知道诗歌文字背后的故事,并不会叫人快乐。

  (下)

  卫宣公夺媳杀子多行不义,卫之臣不耻他的行为,作《鹑之奔奔》来讽刺他。诗曰:

  鹑之奔奔,鹊之强强。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强强,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翻译成白话就是一通好骂——

  鹌鹑双双共栖止,喜鹊对对齐飞翔。那人腐化又无耻,我竟尊他作兄长。

  喜鹊双双齐歌唱,鹌鹑对对共跳奔。那人腐化又无耻,我竟尊他为国君。

  相传,此诗的作者为卫宣公的庶弟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咱们不管作者是谁,总之是骂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厮禽兽不如!全诗两章,每章四句,均以“鹑之奔奔”与“鹊之强强”起兴,极言禽兽尚有固定的配偶,而卫宣公纳媳杀子、荒婬无耻,其行为可谓腐朽堕落,禽兽不如,枉为人兄、人君。全诗两章只有“兄”、“君”两字不重复,虽然诗人不敢不以之为兄、以之为君,貌似温柔敦厚,实则拈出“兄”、“君”两字,等于是对卫宣公公开进行口诛笔伐,畅快直切、鞭辟入里。

  读《诗经》,还是可以看出当时的言论是相对宽松的,后世再难见这样抽筋剥皮式的讽刺。先秦时代的人们,高兴而歌,怨怒也歌,有撒泼直率的气息,那时虽有了周公制定周礼,可是像小学生学习礼貌一样,人却没有因礼而变得虚伪,相反却是恭谨可爱,看见花儿招手,看见太陽公公打招呼,看见鱼虾也要叽叽咕咕。后世之人不断在种种道德和标准之间自我肯定和否定,力求自我完善,又多了“为圣者讳”的虚伪。失却的,往往正是最初的一点真诚辛辣!
与你在这最后的夏天 抹不去的思念 斜阳里的微笑 渐行渐远
wh1179419068
中级学员
中级学员
  • 粉丝34
  • 关注16
  • 发帖数472
  • 铜币1539枚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58
  • 来自
  • 最后登录2017-08-0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20天大作战
357楼#
发布于:2016-08-16 11:50
crase14: 史家之言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邺风·二子乘舟》

  (上)

  宣姜年轻淡漠的容颜在臣民的议论声中一闪而过。不知不...
回到原帖
又更了,哈哈
只要岁岁平安,即使来生不见!
crase14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48
  • 关注3
  • 发帖数2237
  • 铜币5032枚
  • 贡献值14点
  • 好评度83
  • 来自辽宁省 辽阳市 白塔区
  • 最后登录2018-02-28
  • 20天大作战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58楼#
发布于:2016-08-16 11:51
wh1179419068:又更了,哈哈回到原帖
嗯那。。更两篇
与你在这最后的夏天 抹不去的思念 斜阳里的微笑 渐行渐远
wh1179419068
中级学员
中级学员
  • 粉丝34
  • 关注16
  • 发帖数472
  • 铜币1539枚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58
  • 来自
  • 最后登录2017-08-0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20天大作战
359楼#
发布于:2016-08-16 11:53
crase14:嗯那。。更两篇回到原帖
不过,好像没人看。\(^o^)/~
只要岁岁平安,即使来生不见!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