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hanyao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28
  • 铜币24枚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0
  • 来自
  • 最后登录2014-10-17
10楼#
发布于:2009-05-09 22:30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加油! GO GO
ihaveadream
初级学员
初级学员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24
  • 铜币7枚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0
  • 来自
  • 最后登录2010-06-07
11楼#
发布于:2009-05-09 18:20
真行啊你,触角都伸到文科的中心地带了
几乎都没有你不涉足的地方了
继续奉献吧,文理兼修,上天会保佑好人的
还有,好人做到底,把字放大些,不然看起来费事,为了宝贵的视力着想
谢了
sssyyy
初级学员
初级学员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86
  • 铜币67枚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0
  • 来自
  • 最后登录2010-04-16
12楼#
发布于:2009-05-09 13:08
heh
  顶了 (*^__^*) 嘻嘻……谢谢你
Iamsorry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6
  • 关注0
  • 发帖数1441
  • 铜币302枚
  • 贡献值10点
  • 好评度12
  • 来自
  • 最后登录2010-02-22
13楼#
发布于:2009-05-09 13:02
回复 #3 s549715594 的帖子
明天,画一个美好,给你,:)。
s549715594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1752
  • 铜币73枚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3
  • 来自
  • 最后登录2012-02-18
14楼#
发布于:2009-05-09 12:58
兄弟偶是学理的 如有不会 就问Iamsorry吧
Let's go!
s549715594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1752
  • 铜币73枚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3
  • 来自
  • 最后登录2012-02-18
15楼#
发布于:2009-05-09 12:57
误区之三: 疏于应试能力,冷淡热点
新的考试模式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而有同学跟不上形势,老方法对新高考,结果是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
结合近几年的综合考试,考生在复习中应做到: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切忌死记硬背,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②要培养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③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④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⑤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拢,要培养自己求新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复习中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高考涉及的时政热点范围广、内容多,要掌握和利用每一个时政热点是不可能的。所以,选准时政热点是有效利用时政、有针对性地备考的前提。同学们应掌握哪些时政热点呢?
首先,有三条标准可供参考:一是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文综测试以问题为核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中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因而我们应关注西部大开发、反腐败与党的建设问题、“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党的领导,等等。二是带有战略性的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如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精神、和平与发展主题、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等。三是既是社会热点又与历史、地理知识联系密切的时政热点,这样的热点容易形成大综合题。如与对外开放、国家主权、经济结构调整、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相关的热点问题。同时体现以上三条中两三条的,即社会热点、教材知识与政史地知识的结合点,就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时政热点。
其次,热点取材时间周期要长些,不能局限于一年。我们不仅要关注一年内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
最后,选取时政的地域应以国内为主。文综测试越来越偏重于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热点,而国际热点考查较少,这反映了“以我为主”的原则。
误区之四:盲目追逐综合训练,猜题押题
有些同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科综合存在恐慌和忧虑心理,认为综合科目的满分为300分,每小题分值很高,于是就把目光放在“X”上,过早进行跨学科交*渗透,在高三上学期就进行综合科目的模拟测试。或者买来几套文科综合模拟试题,搞题海战术,侥幸碰上原题。这一误区造成考(论坛)生由于未打好扎实的基础,忽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严重影响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文综复习切忌题海战术,多做题不如巧做题。综合考试题量少、分值大,做再多的题也很难碰上高考题。平时学习中一定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做题,做题的目的不是押题,而是练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练习一些典型的题、角度新颖的题,三科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通过练题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知识答题能力,等等。特别是到了高三后半学期,卷子如山,来自各地的题很多,必须有选择的做题。这样既能节省学习的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应该舍得放弃,舍弃单纯知识性排列的题、太难太偏的题,要选择有新意的题,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题,三科知识结合比较自然的题。
这个热点会考,那个热点不考,这是错误的想法。它会误导复习的方向,影响高考的结果。其实,文综测试一直在想方设法反猜题押题。我们在备考中利用热点不是为了猜中多少高考题目,而是为了锻炼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过硬的能力。扎实的基础和过硬的能力是高考取胜的法宝。文综复习同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综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适当做些精要的习题并注意有利于我们形成解题新思路、新角度、新视点和新方法。练习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度进行跨学科综合训练。练习要注重创新性。
误区之五:不管考试动向,闭门造车
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会取得好成绩的,从而忽视高考命题趋势和动向,没有领会文综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一句话,不了解考情。
高考命题原则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 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作为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就应尽快熟悉考试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及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近几年的综合能力测试与全国统一考试单科试题对比,不难发现,不论试题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①试题的目标和要求不同。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②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不同。比如政治学科,无论是文理小综合或大综合测试,Ⅰ卷均采用单项选择题,取消了单科考试中的不定项选择题:Ⅱ卷取消了单科考试题型中的辨析题和论述题,只剩下了问答题一种形式。政治学科试题量急剧减少,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变小,且知识考核的知识点分布不均,但单题的分值却大大增加。试题取消了纯时政题,考试的侧重点逐步趋向多学科的综合。政治试题仍然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是第Ⅰ卷选择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以“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分析,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只要以正常的心态、科学的方法,把握高考命题动向,打牢双基、提高能力,辅以适当的训练,我们有理由相信:文综高考,我一定行


[ 本帖最后由 s549715594 于 2009-5-11 11:41 编辑 ]
Let's go!
上一页 下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