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981004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 粉丝848
  • 关注44
  • 发帖数4403
  • 铜币28296枚
  • 贡献值579点
  • 好评度1409
  • 来自辽宁省 大连市 金州区
  • 最后登录2018-03-19
  • 20天大作战
  • 20天大作战[2015]
  • 幽默大师
  • 忠实会员
  • 社区明星
  • 最爱沙发
  • 社区居民
  • 发帖能手
  • 发帖天才
30楼#
发布于:2015-10-18 09:53
高中语文背诵名句汇总(教材1—6册)



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一册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3.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4.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10. 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二册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2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28.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惘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30.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潜《归去来兮辞》)
3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3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潜《归去来兮辞》)
3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潜《归去来兮辞》)
3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3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0.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4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阿房宫赋》)
4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4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45.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46.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7.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三册
49.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0.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
卫风 氓》)
5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秦风 无衣》)
5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尔不见,搔首踟蹰。(《诗经
邶风 静女》)
53.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54.日月忽其不淹兮,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5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离骚》)
56.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58.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59.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60.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6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6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6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陶渊明《归园田居》)
6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6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6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6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0.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71.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2.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3.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4.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75.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6.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7.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78.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9.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0.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1.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可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3.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归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84.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85.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86.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7.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8.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89.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90.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9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9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
93.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9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9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96.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也。
9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8.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9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100.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10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
《项脊轩志》)
10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
《项脊轩志》)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四册
10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0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05.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06.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07.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0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109.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10.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11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112.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113.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生,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共适。(苏轼《赤壁赋》)
11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11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王勃《滕王阁序》)
11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1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
11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119.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120.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王勃《滕王阁序》)
12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
12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12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五册
124.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12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12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12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12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2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130.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杜甫《兵车行》)
131.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
132.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杜甫《兵车行》)
133.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134.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35.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6.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37.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8.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

140.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
14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途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14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六册
14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报任安书》)
14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4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14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长街长,樱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wen981004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 粉丝848
  • 关注44
  • 发帖数4403
  • 铜币28296枚
  • 贡献值579点
  • 好评度1409
  • 来自辽宁省 大连市 金州区
  • 最后登录2018-03-19
  • 20天大作战
  • 20天大作战[2015]
  • 幽默大师
  • 忠实会员
  • 社区明星
  • 最爱沙发
  • 社区居民
  • 发帖能手
  • 发帖天才
31楼#
发布于:2015-10-18 09:56

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

标点符号使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平时没有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使用时随意性强,规范性差;二是不明确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正确判断正误;三是重复训练次数不够,典型错误没有扎根脑中。
   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
   1. 非疑问句用问号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是与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就不是一个单句,而是主谓词组做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合起来组成一个陈述句,应改为逗号。
   2. 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们”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 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奋发”之后),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并列短语。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 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淮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5. 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 概数之间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三四”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7. 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 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一般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应将句号改为逗号,或将分号改为句号。
   10. 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修改方法:或将冒号删去,或将“我从中”前面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1. 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短语,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充当“三位女杰”的说明性短语。
   12. 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本句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13. 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前一句中李白的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一句“神形兼备,充满生机”,只是句中的谓语部分,句末点号应放到引号外。
   14. 不是书名误用书名号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是不能用书名号的,只能用引号。
 15. 省略号与“等等”并用
   事实也是如此,我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珑湖石……等等都有兴趣
   省略号与“等等”意思是重复的,二者应该删去其一。
   16. 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相混淆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收养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注释或补充说明句 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如前一句),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

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号除外)应省去。所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及“经、史、子、集”后的句号都应删去,然后在后括号外加句号。注释或补充说明全

句的叫句外括号(如后一句),应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可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点号。所以应把原来句 末的句号移到“小动物”后。

[ 实战演练 ]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组委会日前宣布,一台大型后现代多媒体舞台剧“寻衣记——云缕心衣欧迪芬”,将于2004年3月26日、27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B.遇到产品质量纠纷怎么办?3月11日,南京市成立国内首家质量维权援助中心,开展有关法律法规、消费知识的咨询等活动。
   C.杨澜说,“(对这次诉讼),我们没有要求什么经济补偿,就是道个歉,认个错,把该澄清的事实澄清了,给个说法,很简单”。
   D. 2001年诞生的“宁交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虽然才三岁,但“南有‘广交会’,北有‘宁交会’”的名声已经逐渐叫响海内外。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矿藏,水流,国有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B. 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生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无法知道了。
   C.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D. 尽情歌唱吧,欢呼吧,为我们这春光明媚的大地!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B. 他提出了著名的“现代派六大信条”,声称“我们是有所扬弃并发扬光大地包容了自波特莱尔以来一切新兴诗派之精神与现代派之一群。”
   C.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D. 警钟为谁而鸣?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为中国人而鸣!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B.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D.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参考答案:
   1. B(A引号应为书名号,C句内注释末尾不用点号,括号后的逗号应删去,D冒号应为破折号。) 2. D(A前三个逗号改顿号,B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C把“也就是人人为大家”后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3. C(A项,句中用分号分开的两句话,都是对“金黄的大斗笠下”的情景的具体描绘,故“下”后面的标点应改为冒号。B项,句号应在引号外。D项,从三个“鸣”及一个问号来看,这是一个设问句,两个以“鸣”收尾的句子,是语意递进的两个答句,且语气强烈,故“为我们大家而鸣”后面应改用感叹号。) 4. A(B项,“天下”应放在引号内。C项,“申报副刊”中的“副刊”是普通名词,应放在书名号之外。D项,“塞上风云”是电影名,应用书名号。)

长街长,樱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chenxuan1231
高级学员
高级学员
  • 粉丝146
  • 关注47
  • 发帖数829
  • 铜币7156枚
  • 贡献值482点
  • 好评度482
  • 来自龙港区
  • 最后登录2017-05-01
  • 社区居民
  • 社区明星
  • 忠实会员
  • 幽默大师
  • 发帖能手
32楼#
发布于:2015-10-18 14:52
wen981004:名人知名对联75例

1.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写孔子)
2.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写孔子)
3.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回到原帖
承载了太多期许的目光,怎敢轻易辜负~
luyinajiayou
学前班
学前班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1
  • 铜币51枚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0
  • 来自
  • 最后登录2016-03-13
33楼#
发布于:2015-10-31 20:40
棒呢//、
wen981004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 粉丝848
  • 关注44
  • 发帖数4403
  • 铜币28296枚
  • 贡献值579点
  • 好评度1409
  • 来自辽宁省 大连市 金州区
  • 最后登录2018-03-19
  • 20天大作战
  • 20天大作战[2015]
  • 幽默大师
  • 忠实会员
  • 社区明星
  • 最爱沙发
  • 社区居民
  • 发帖能手
  • 发帖天才
34楼#
发布于:2015-11-01 10:57

现代文阅读术语及表达技巧清单


一、常用术语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线索: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
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 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 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 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 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 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信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语文高考的瓶颈。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基本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 (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
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 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 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 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
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03全国卷《乡土情结》)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
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 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
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 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
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 ——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 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 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 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几组手法区别
1、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2、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
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对比仅限于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而衬托还可以 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对比通过对照落脚点不在于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而是从对照中昭示某种情感认识;衬托通过对照落脚点在于凸显相互对照的
某一方。
3、衬托和烘托
不论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
烘托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 “烘”。
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
长街长,樱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wen981004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 粉丝848
  • 关注44
  • 发帖数4403
  • 铜币28296枚
  • 贡献值579点
  • 好评度1409
  • 来自辽宁省 大连市 金州区
  • 最后登录2018-03-19
  • 20天大作战
  • 20天大作战[2015]
  • 幽默大师
  • 忠实会员
  • 社区明星
  • 最爱沙发
  • 社区居民
  • 发帖能手
  • 发帖天才
35楼#
发布于:2015-11-01 10:58


现代文阅读答案表述技法及注意事项


现代文阅读的主观表述题,在审准题目要求,找准信息所在的有效区间之后,最后的一环答案表述,是最关键的。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摘录法
即直接用文段的中心作为答案。一般情况下,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中心句的表达方式也不同。
采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的是对文章结构和中心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时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
例如2000年全国卷高考第21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6分)
指津:第一问,我们可以根据对文章结构和中心的把握,抓住作者在反思和评价长城的历史时这些抒情强烈的中心句“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可以摘录为答案,所以根据题目要求,进一步使语言简洁。答案为:①长城是一卷凄婉的 历史,②长城是民族封闭的象征,③长城是文化愚钝的标志。
2、摘要法
即选用文中的关键词句,删繁去冗,使概括的语句简明、准确。
采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的是在审准题目要求,确定好答案所在文中的范围之后,能够准确把握符合题目要求而又含义深刻的词句。
例如2000年全国卷高考第21题第二问(见上文)
指津:此题的答案要点组织起来稍难一些,因为作者的观点看法,没有单独表达出来。这就要从有关材料中抽取出作者的观点(答案要点)来。可抓住文
中的抒情句“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根据题意要求,舍弃冗杂的,选用其中的关键词语作答,所以答案为:①开放,②自信。
3、归纳法
即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语准确、抓住要点。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种方法。
从2003年全国卷高考阅卷情况来看,有必要提醒新一届考生注意避免以下几种错误:
(1)以偏概全
如第19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
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可以较容易地找到信息所要求的有效区间(原文第二段中):“他从母亲的怀抱……千丝万缕沾着边。”考生有如下几种回答:
①父母和亲人的爱,乡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
②乡土和事物,祖辈的家史。
③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童年的生活,乡土的气息。
④故乡的风土人情和故事。
分析:这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答案找准了信息的有效区间,“不超过28个字”(阅卷时每超过4个字便扣去1分),就可以了,但遗漏了要点同样也是丢分的,那些答案只有十多个字的同学,未能从试题的字数要求中推测出答案至少需要二十余字。
总结:以偏概全,是概括内容要点时常犯的错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分析好题目在文中对应材料的要点有几个,做到全面而准确。
(2)机械“复述”
①仍以第19题为例,还有的同学回答: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分析:从试题所问“哪些‘童年的烙印’”可以知道答案必须是一组名词性短语,而有的同学却用了一个长句来回答,这样机械“复述”,是不合题意要求的。
②再如第20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
分析:同样,这种回答是“复述”,而不是题旨要求的“概括”,而这样做极容易遗漏要点。
总结:机械“复述”,也是概括要点时常犯的错误。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根据要求“筛选”出内容要点以后,对其进一步“整合”,组织成答案。
(3)概括架空
①仍以第20题为例,许多同学找准了信息所在的有效区间以后进行概括,回答是:
有两种情况,一是浪漫主义的,一是现实主义的。
②再如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有的同学回答:这样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析:这样的回答空泛而没有具体内容,不能算是有效的概括,而且题目中明确要求“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因此,这也是没有审明题目要求的表现。
总结:概括架空,也是概括要点时易犯的错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审明题目要求,回答做到具体实在。
长街长,樱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wen981004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 粉丝848
  • 关注44
  • 发帖数4403
  • 铜币28296枚
  • 贡献值579点
  • 好评度1409
  • 来自辽宁省 大连市 金州区
  • 最后登录2018-03-19
  • 20天大作战
  • 20天大作战[2015]
  • 幽默大师
  • 忠实会员
  • 社区明星
  • 最爱沙发
  • 社区居民
  • 发帖能手
  • 发帖天才
36楼#
发布于:2015-11-01 10:58

现代文阅读四步法


一、“观其大略”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诀窍: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二、“剔肉存骨”
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到各种说明方法的 材料剔除。比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
论据。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句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三、“定点扫描”
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目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 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
前面的议论句;说明文和议论文每段的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 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四、“瞻前顾后”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直捷更快速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总之,掌握这四部法并加以适量的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水平将会大大提高,感兴趣的话,试试吧。
长街长,樱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wen981004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 粉丝848
  • 关注44
  • 发帖数4403
  • 铜币28296枚
  • 贡献值579点
  • 好评度1409
  • 来自辽宁省 大连市 金州区
  • 最后登录2018-03-19
  • 20天大作战
  • 20天大作战[2015]
  • 幽默大师
  • 忠实会员
  • 社区明星
  • 最爱沙发
  • 社区居民
  • 发帖能手
  • 发帖天才
37楼#
发布于:2015-11-01 10:59


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阅读方法,怕做阅读题,乱做阅读题。在考试中,阅读题得分也不很理想。因此,在现代文阅读的训练中,给予学生有效的解题方法,切实提高其解答现代文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捕捉有效的答题信息
对现代文阅读语段,要先从整体阅读,从整体上去把握,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中心论点、写作目的;而后仔细琢磨文章的字、词、句,体味
其中的含义,揣摩作者的观点,用“圈、画、勾、点”法做上标记。如果第一遍读不懂,一定要读第二遍第三遍,然后再做题。切不可没完全读懂就做题或者边阅读
边做题,这样往往会顾此失彼,事倍功半。请看下面的阅读材料:
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情景是相当瑰丽的。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这种浮游生物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类物质就能微放光明。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因为受到更大的触动而发光。发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接一拨,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这种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海面就会出现
一片乳白色的光辉。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和被污染处最多,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之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强的闪
光。有些鱼的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一明一 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航海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正确掌握
海发光可以预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鱼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
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1.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
2.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
3.“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
4.海发光与人类的生产建设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做上面的试题时,应分两步走。先根据试题要 求仔细阅读文字材料,整体把握文章的要旨。然后,在把握要旨的基础上,精心筛选有效信息,准确捕捉答题要点。通读全文后知道,该文章写的是海发光成因、特
点及其在生产建设上的作用。第1节引入“海发光”;第2节谈火花型海发光的成因及其特点;第3节谈弥漫型海发光的成因及其特点;第4节谈闪光型海发光的成 因及其特点。第一题的答案是分别由第2节、第3节、第4节中的第一句话中得来,即: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由海洋里躯体较大
的发光物所引起。第2题仍然要在第2~4节中捕捉有效答题信息,第2题的答案是:“火花型海发光”的特点: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放
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弥漫型海发光”的特点: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闪光型海发 光”的特点:一明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第3题谈的是“火花型海发光”,答案当然是要在第3 节中去找,看完第3节你就会发现“火花型海发光”是因为: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发现比较鲜明的光。第4题是就第5 节和第 6节提出的问题,第5节是过渡,提示下文是讲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关系。然后就可以在第6节中找出或概括出答案: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可以预知天气; 便于渔民在夜间捕鱼。
二、审题要仔细,寻找答案要缩小、找准答案的“发源地”
审题不清势必影响答题质量。如有些题目要求从整体上概括,有些要求从内容上理解,还有些则要求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也有要求从正反两方面作
答。看清了要求,才能有的放矢。问题总是围绕某一方面提出的,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在原文中捕捉答题的有关信息,这是因为构成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上下句 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有的问题可以通过对上下文的综合分析,进而从原文里找出现成的答案。有的通过理解选文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答题,一般来说,一段文字或
一篇文章的上下句,上下句群,上下段落之间,都是有一定关联的。因此,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答题。以下面一篇文章为例。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①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是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色,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去追寻似的,在一种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的黄花。黄得很浓艳。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美得让人心醉。
最让人喜欢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使劲拉扯那如盘大的果实,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转过去了,宁折不弯的样子。
凡高在他1888年的作品《向日葵》里,用大量的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朵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了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食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别有一番风韵。果实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
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一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了祖母预先放好的匾里。放 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③一颗颗瓜子,原来是一朵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眼睛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上文第3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是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3.从文中①②③这3句中任选一句,品味句中蕴涵的美或情感。
4.上文第7段写到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眼睛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回答第1题,我们在通读全文后,再回到第3段“记忆里的黄花总是开不败”,分析前后文得出,第3段是第3、4、5段的总写,答案应在第4、5、 6段里找,即丝瓜花、黄瓜花、南瓜花、乌子花、葵花。第2题是体会词语,看“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了”一句话自然而然地得出“香香的”表现出葵花子 的香味;还可以由“这样的等待很幸福”想到吃瓜子时的幸福快乐;当然还可以联想到“体现了童真童趣”“使用叠音词,朗朗上口,有韵律美”等其他答案。
三、准确提炼信息,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组织答案
信息的提炼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答题质量的高低。因此,能准确对有用信息加以准确提炼很重要。信息既包括文段内容信息,也包括文体信息。提炼文段
内容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原文中的相关语句作答。但不是整句照搬,要灵活机智,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结合,从而正确完整地表达意 思,完成答题。
提炼文体信息,要求学生细心区分文体信息。在阅读训练时,同学们要注意区分文体。如记叙文中人物的分析、环境描写、情节安排;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比如同是分析语言特点,记叙文侧重于分析细节描写、叠词运用、修辞手法等;议论文侧重于词语的意思、语言表达的严密;说明文侧重于表现语言的准确等。再比如,同是排比修辞,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在议论文中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议论的力度,文体不同,答法就不一样。
《祖母的葵花》的第3题应结合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来回答。可从语言特点、思想内容等方面来赏析,可以对3个句子这样回答: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热爱生活。或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绿叶摇摆的姿态和小黄 花的可爱情态,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③瓜子是花朵经历日月风光(或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它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第4题围绕文章的主旨答题,如 “表现了葵花对失意、彷徨中的凡高的鼓舞(注入的温暖);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表现了‘爱的最强光’;赋予葵花更深的内涵,使文章更为厚重;《向日葵》也是 作者记忆中开不败的黄花;艺术中的葵花与现实生活中的黄花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加深了文章的意蕴)。”
四、深入探究,表达个人最深刻的体会
现代文阅读题的解答不能只满足文段的信息,还要能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谈谈自己的感悟。探究类问题,要求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结合自己的政治历史等学科知识,甚至是图书馆、网络上搜集的信息和资料, 用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如环保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交通问题等。学会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
要求,也是阅读中的难点,因此,师生要高度重视。《祖母的葵花》第5题就是希望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写出“我”的快乐和“我”对祖母的爱。指导学生答题要注 意:①写出“我”童年的特征,表现出“我”的快乐(或幸福或期待或迫不及待的情形);②能写出祖母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留恋;③祖母对孩子们深沉的爱;④符 合祖母的年龄特征。
长街长,樱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wen981004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 粉丝848
  • 关注44
  • 发帖数4403
  • 铜币28296枚
  • 贡献值579点
  • 好评度1409
  • 来自辽宁省 大连市 金州区
  • 最后登录2018-03-19
  • 20天大作战
  • 20天大作战[2015]
  • 幽默大师
  • 忠实会员
  • 社区明星
  • 最爱沙发
  • 社区居民
  • 发帖能手
  • 发帖天才
38楼#
发布于:2015-11-01 10:59


科技文阅读四步法


第一步:读——快速全面地掌握信息
无论是社会科技文,还是自然类科技文,都是最前沿的科学发现的研究结果,涉及到的是某科学领域很专业的科学术语,这是高中生所不曾涉猎的。所以科技文设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去深入理解和探讨,而是对学生快速筛选信息能力的考查。这个环节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要争取在3~5分钟内浏览选文,并且在原文中标出那些关键性的语句,比如介绍说明对象特征、性质、作用的句子,以及一时难以理解的专业性很强的词语。
 这个环节主要是用最短的时间去快速了解和掌握大致的信息,为下面准确定位和选出信息节省时间,减少操作的盲目性。
第二步:审——弄清题意要点
在审题的同时,最好能动手用笔自然地圈点出题干要求的重点。这样做不仅能够准确把握题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这样醒目的标记,在寻找信息时,思路会始终跟着标记,就不用担心审题不清而造成失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最有效的思路保障。
第三步:定——确定各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
由于有一开始浏览全文得来的粗略印象,这时再用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去搜寻并定位信息,就减少了盲目性,使得同学们考场上能够事半功倍,节省很多宝贵时间。一般来说,整个阅读会设3~4道问题,每个问题下设四个选项,都需要我们一一到原文中定位,从而找出正确的选项。
第四步:比——对比分析确定选项信息
该环节是在第三步快速定位的基础上,对问题作最终定夺的关键,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细心、耐力、理解力。将前三步节省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这个环节,对选
项句和原文句进行逐字逐句的对比,从中发现两者间存在的细微的差别,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对比时,要特别注意那些被命题者故意增加的、减少的,以及那些 暗中改变的词语,这是命题者在设置迷惑项时常用的手法。
通常的情况,命题者常常将原文句子在语序、用语上作些改变,改变说法,设置迷惑项,从而考查考生对处理过的信息的理解及判断能力。所以同学们还要注意那些虽然改变了说法,但意思并没有改变的选项。
如2007年全国卷第6题的C项“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与原文“而遵循‘大音 希声’ 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相比,命题者在C选项的句序及用词上都作了较大的改变,可谓变得“面目全非”。 但经过细心的分析可以发现,两个句子的意思并没有丝毫变化。这就意味着作出正确的判断,不仅需要细心和技巧,而且对句意的理解,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就显得不
可或缺了。
     总之,科技文阅读,是对处理信息时速度、技巧、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如果大家在平日的训练中,因不得要领,频频失分而感到苦恼时,不妨试着按这四步训练法,进行科学的训练,轻松跨过这道难关。
长街长,樱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sg666666
金牌学员
金牌学员
  • 粉丝240
  • 关注29
  • 发帖数2855
  • 铜币17255枚
  • 贡献值244点
  • 好评度693
  • 来自湖北省 武汉市 市辖区
  • 最后登录2019-06-28
  • 社区居民
  • 发帖天才
  • 忠实会员
  • 20天大作战
  • 20天大作战[2015]
  • 发帖能手
  • 师恩难忘
  • 社区明星
  • 幽默大师
  • 最爱沙发
39楼#
发布于:2015-11-01 11:12
字太密了。。。眼睛都花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