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015612089
初级学员
初级学员
  • 粉丝6
  • 关注4
  • 发帖数54
  • 铜币975枚
  • 贡献值14点
  • 好评度4
  • 来自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南岗区
  • 最后登录2017-07-1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阅读:1804回复:3

[生物]达尔文进化论的根本错误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9-28 21:04
在今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很少有人还能够对达尔文进化论表示怀疑,但这并不意味着更不能在逻辑上证明达尔文进化论已经非常完美,也不意味着那些信仰进化论的人比那些有所保留的人对进化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多的思考。

对进化论的一个最严重的挑战在于“适者生存”这样一种表述方式。因为“适”这个概念不太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什么是“适”?如果说“物竞天择”,在竞争中取胜的、生存下来的就是“适者”,那么所谓的“适者生存”就是生存者生存,是一种同义反复,经济学家张五常翻译为“套套逻辑”(tautology)可算音义双关。

对于这种挑战的回答大多苍白无力。如2002年7月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了主编John Rennie的文章15 Answers to Creationist Nonsense,其中第二个“answer”就是对这个挑战的回答。他举了一个例子,大致的意思是比如有两种类型的鸟,在A环境中,甲种鸟会占优势,而在B环境中,乙种鸟会占优势。我们一旦了解了这两种鸟以及那两种环境,在生存竞争的结果出来之前,就可以判断出在某种环境中哪种鸟是“适”的,就如我们不需要让海藻和仙人掌真的来一场生存竞争,我们也知道在海里海藻是适者,而在沙漠里仙人掌是适者。这似乎说明了“适者生存”不是马后炮,不是套套逻辑。

这种解释的本质是说,我们人类,特别是科学家,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比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生态学等等,我们可以依据这些知识对某些物种的竞争力进行预测,即使不做真正的生存试验,也可以知道谁是适者,就像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到比萨斜塔上去抛铁球也同样知道“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样。这样似乎就把进化论和现代科学捆绑到一起,进化论也就成为科学了。

然而这里便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科学知识是怎么来的。这是哲学和科学上的一个大问题,将来有时间再具体回答。简单地讲,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归纳出来的知识,一类是演绎证明出来的知识。演绎证明出来的知识是以归纳出来的知识为基础的,而归纳出来的知识又是没有经过证明也是无法最终证明的(包括康德所说的先天综合判断也是如此)。如欧几里德几何所有的定理都是在五个公理的基础上证明出来的,而那五个公理却是无法证明的。在更一般的意义上,逻辑学家已经证明了任何一个逻辑系统都是不完备的,无法自我证明。我们所使用的知识的基础都是没有经过证明的,多少有点想当然,这很让人不舒服,甚至没有安全感。对这个问题的诸多解释之中,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意译成中国人熟悉的话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过由于逻辑的不对称性(由A推导出B并不能证明由B也能推导出A),实践只能否定真理,却不能证明真理,就如环境能够淘汰某些物种却不能证明剩下的物种在以后不被淘汰。这实际上是达尔文进化论在传统知识论上的应用。

既然判断所依据的知识最终都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选择、淘汰之后所生存下来的,那么实际的情形就是:

(经过实践检验而)生存的假设→知识A→知识B→知识C……→海藻在海洋中“适”→能够生存

这仍然是生存者生存,仍然是一个套套逻辑,只不过把套子拉长了而已。拉长了的套子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如人们站在地球上从来就没有觉得地面是弧形的,而是平的,几乎跟水面一样平。

达尔文主义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生存者适,而不是适者生存,这二者有很大的不同。生存者适理论提供了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所谓“适”者,对于不同的物种基因型,用伦理学的词语就是好的、善的;对于人类通过认识自然界而积累的知识,就是真的、正确的。要判断适与不适,就要经过竞争,竞争就是实践检验。对于基因型,生存竞争是判断其善与不善的最终标准,对于知识,则要经过实践检验。

这与适者生存完全相反,适者生存实际上完全代表了传统的观点,先规定什么是适的,什么是不适的,适的保留,不适的淘汰,如忠孝仁义是适的,三纲五常是适的,忠于教会是适的,应该保留,否则就是不适的,要淘汰。达尔文主义的革命性,其之所以遭到了那么多人的强烈反对,也受到了那么多人的热烈拥护,主要还不在于人是如何产生的,而在于推翻了传统价值观的奴役性,推翻了教会对于是非判断的权威地位,而提出了一种新的价值判断标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是什么人能说了算的---不管他是祖师还是皇帝,是孔子还是耶稣,还是什么别的权威---而是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达尔文进化论的根本错误在于,自然选择根本就没有方向性,根本就不能导致“变异”不断“积累”到形成新物种。也就是说,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会使生物发生“变异”,但自然环境的变化却是反复无常的,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这些“变异”根本就不能“积累”,从一个足够长的历史时期来看,这些“变异”是趋于互相抵消的,根本就不能积累到形成新物种的程度,也就谈不上生物的进化了。达尔文根本就忽略了自然条件反复变化的这一点。而根据进化论,“变异”要积累到形成一个新物种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千百万年的时间,所以“变异”根本就积累不到产生新物种的程度就互相抵消了,哪里谈得上产生新物种呢?
例如,据考证,非洲在大约1万年前曾是气候潮湿、丛林密布的地区,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那里的植物的叶子将变得发达,而根系将不断退化;可是1万年后的今天,非洲却变成了炎热的,沙漠与戈壁广布的地区,那么植物的叶子将退化,而根系将变得发达。也就是说,在这前后2万年间,非洲植物的叶子和根系的“变异”是大致相互抵消的,谈不上 “变异”的积累。

达尔文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呢?是因为他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作了错误的类比,而这个类比是他将“选择”的概念从社会领域引入自然界、创立自然选择假说的关键。他通过亲手实验,证明人通过有意识地改变环境条件,可以使生物的“变异”不断积累,最终形成新品种。于是他认为自然也有这样的作用,即自然选择作用。但是他忽略了,两者是根本不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工选择是人们有意识地去做的,能保证对环境条件的长期性和方向性,而自然“选择”却是反复无常的。如果人工选择也是反复的,那么“变异”也同样不会积累到形成新物种。
例如,某一时期人们喜欢多吃瘦肉,于是有计划地改变猪的环境条件,促使猪多长瘦肉,少长肥肉,于是有计划地改变猪的环境条件,促使猪多长瘦肉,少长肥肉,长此下去,必然会导致瘦肉型猪的出现;可是如果过一个时期,瘦肉型猪还没出现之前,人们又喜欢多吃肥肉,那么又会使猪多长肥肉,少长瘦肉。这样,“肥”与“瘦”相抵,于是猪的新品种也就不会出现了。 “自然选择”的情况正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人们长期以来都无法洞悉达尔文的这个逻辑错误呢?是因为人们有一个错觉,达尔文也有这个错觉,即认为生物的结构越复杂就越高级,越简单就越低级。达尔文用这个错觉建立了他的生物分类理论,又在这个分类理论上建立他的学说,于是人们就分辨不清了。
一般人很容易认为(达尔文的理论也这样说),结构越复杂的生物就越高级,鸟比马高级,马比鱼高级,动物比植物高级,多细胞生物比单细胞生物高级。生物越高级越适应环境,鸟比马更适应环境,马比鱼更适应环境,动物比植物更适应环境,单细胞的微生物最适应环境。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除了人(人是万物之灵)之外,生物之间尽管有结构复杂与简单之分,但在适应环境上是没有等级之分的,任何一种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上都是“各适其所”的,我们不能说鸟比马更适应环境,马比鱼更适应环境,鱼比植物更适应环境,多细胞生物比单细胞生物更适应环境。鸟到了平地就不行了,马到了水里也不行了,鱼到了陆地上就不行了,“虎落平阳受犬欺”,有的微生物可在火山口生存,有的结构简单的生物被劈成两半之后可以分为两个生命,而一般的生物就不行。哪一种生物更适应环境呢?
达尔文由于这个错觉而偷换了概念,本来一种“变异”只与某种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达尔文却换成了有一些“变异”比另一些“变异”对所有的环境都更适应了,例如,他的理论说鸟的翅膀比兽的前腿更适应环境,于是从前腿到翅膀是一种“进化”。其实翅膀并不比前腿高级,前腿也并不比鱼耆高级。人们被达尔文建立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这一个好像很完美的生物序列欺骗了。
同种生物之间,强壮者比弱小者要更适应环境,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达尔文同样偷换成另外一个概念:一些“变异”比一些“变异”更适应环境。其实强壮与否是对整体而言的,是在同一个环境下比较的,我们可以说一只鸟比另一只鸟强壮,但不能说一只鸟比一头牛强壮;我们可以说一头牛的整体比另一头牛强壮,但不能说一只鸟的翅膀比一头牛的前腿强壮,不能翅膀比前腿更适应环境,只能说同种生物间一个强壮者比一个弱小者更容易生存。
进化论还有一个显著的错误,即解释不了“中间类型”的灭绝。达尔文断言“中间类型”灭绝了,“通过性状分歧和中间类型的灭绝而逐渐形成新物种”。等于说一条线上,中间的各“段”都消失了,只剩下线上的一些“点”,也就是成型的物种。我们不说在地层中根本找不到相应数量的化石,根据进化论,根据由“量变”到“质变”的原理,中间类型的生物应该是非常非常多的,在地层中应该随处可见才是呀,可是除了被认为是中间类型的“始祖鸟”等极少生物化石外,根本就没有什么中间类型的生物化石。而且中间类型的灭绝在理论上也绝对解释不通。达尔文说:为什么低级类型的生物到处存在呢,“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一定包含进步性的发展——自然选择只利用有利于处在复杂生活关系中的生物的那种变异。”也就是说,进化不是一个不断替代的过程,最低级的生物始终存在着。那么,至少比最低级生物还要“高级”一点的“中间类型”为什么会灭绝呢?难道“自然”对中间类型竟如此无情,不但把它们灭绝,连化石也不给它们留下吗?

最新喜欢:

liu1019961964liu101... xuehuiqixuehui...
生物的深奥远非其他学科能及,这一点是我在探索生命时所悟
wykwmzbj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 粉丝313
  • 关注268
  • 发帖数6762
  • 铜币17832枚
  • 贡献值1044点
  • 好评度1417
  • 来自山东省 淄博市 张店区
  • 最后登录2020-06-27
  • 最爱沙发
  • 师恩难忘
  • 社区明星
  • 发帖天才
  • 幽默大师
  • 发帖能手
  • 20天大作战[2015]
沙发#
发布于:2015-09-28 21:41
同学,链截要去掉啊
hunanlay
金牌学员
金牌学员
  • 粉丝644
  • 关注740
  • 发帖数2383
  • 铜币9376枚
  • 贡献值572点
  • 好评度397
  • 来自河北省 邯郸市 魏 县
  • 最后登录2017-02-10
  • 最爱沙发
  • 金点子
  • 幽默大师
  • 师恩难忘
  • 发帖能手
  • 20天大作战[2015]
  • 7天勇士[春]
  • 社区明星
板凳#
发布于:2015-09-29 19:36
如果下雪不打伞,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一起白头了
h1015612089
初级学员
初级学员
  • 粉丝6
  • 关注4
  • 发帖数54
  • 铜币975枚
  • 贡献值14点
  • 好评度4
  • 来自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南岗区
  • 最后登录2017-07-1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地板#
发布于:2015-09-29 20:53
有兴趣可以加入生物学习交流群 485592628,里面有更多资料文件
生物的深奥远非其他学科能及,这一点是我在探索生命时所悟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