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inghao7
简单校友
简单校友
  • 粉丝95
  • 关注0
  • 发帖数7903
  • 铜币9276枚
  • 贡献值149点
  • 好评度358
  • 来自北京市 北京市 朝阳区
  • 最后登录2022-11-26
  • 师恩难忘
  • 幽默大师
  • 最爱沙发
  • 发帖天才
  • 社区明星
  • 发帖能手
阅读:626回复:1

[历史]必修Ⅱ 经济专题(记上)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09-19 15:56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主要耕作方式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
8
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有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商周实行“井田制”
(3)战国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二、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式)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三、商业的发展
1、“市”的形成和发展
(1) 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
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且早晚都可经营
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唐朝: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商业中心)。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
四、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机工出力,机户出资”标志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2、“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明清重农抑商
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
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2、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3、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4、
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5、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9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经济根源(根本):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欧洲人追求货币和黄金----“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
3)商业危机(直接):意大利、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贸易;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
4)思想、宗教根源:文艺复兴;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2、过程
航海家 开辟的新航路
迪亚士 抵达好望角
哥伦布 到达美洲
达。伽马 直通印度
麦哲伦 首度环球航行
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海上马车夫——荷兰:
 是 17 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世界经济中心:阿姆斯特丹
(2) “日不落帝国”——英国
战争 结果 备注
1588 年.英国打败
西班牙“无敌舰
队”
西班牙失败,西丧失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开始确立
海上霸权
三次英荷战争 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兰失去了
海上殖民霸权
由英国颁布的《航海条
例》引起
英法七年战争 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三、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纺纱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结束的标志——机器生产取代
手工劳动。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出现的交通工具:火车、汽船(轮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技术未与生产相结合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灯、电话、电车、无线电报和电影等电器产品涌现,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 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
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
3)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
10
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表现: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二)洋务运动
客观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主观原因:洋务运动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19 世纪中期创办近代
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民族工业的兴起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1915-1921)
1)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3)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4)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二)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三)萎缩
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 1945—1949)
2)原因:a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 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 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c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
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四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11
导火线:信贷消费、股票投机过度
直接原因:供需矛盾突出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 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
化。1932 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 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
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新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6、特点:指导思想: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内容: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
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表现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得到发展
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4)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
2、新变化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第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1918-1921
1921 年
俄共第十
次全国人
大《关于
以实物税
代替余粮
收集制》,
标志苏俄
开始由战
时共产主
义政策向
新经济政
策转变。
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背景 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
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
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兵变)
农业 实施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核心内容)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控制关系国家命脉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等允许资本家经营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
分配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实物分配制
实行按劳分配
结果
使苏维埃取得了 国内战争
(1918--1920)的胜利,巩固
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使 1925 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新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斯大林模式”
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12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三、从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
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仍没有根除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经 济
改革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
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政 治
改革
(1)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改变共产党领导地位:1990 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从宪法删
去关于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条文;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苏联实
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并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
断”,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
苏联国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苏
联解体。
(1)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苏联国情的社会
主义;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
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
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B.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
道路。
第六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二)“一五”计划(1953--1957)
1)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 意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三)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
1、中共八大(1956 北京)
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2、1958 年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4、国民经济的调整
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四)文革时期(1966—1976)
根本原因:大搞阶级斗争,忽视经济建设
局部回升的原因:1971 周恩来恢复调整 1975 邓小平全面整顿
13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和意义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
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2、国有企业改革
1、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 年进行产权制度改
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 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 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 年,海南省(最大)。
(2)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 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 年
(5)1990 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七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1944 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194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它们都是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从中取得了决
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同意的标准和基础;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
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
1947 年签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二、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正式问世。
4、1994 年 1 月 1 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14
5、1989 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6、1991 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 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三、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世界贸易组织
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
总协定。
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世贸组织的作用:(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抑
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2、中国的加入 WTO
2001 年 12 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3、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2)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对于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对于发展中国家: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9 世纪 80 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近代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是上海
1905 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
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介”。
W:13504799856 Q:3480796741 以后不会怎么上线了,老朋友看见了可以加一下 -修寂
liminghao7
简单校友
简单校友
  • 粉丝95
  • 关注0
  • 发帖数7903
  • 铜币9276枚
  • 贡献值149点
  • 好评度358
  • 来自北京市 北京市 朝阳区
  • 最后登录2022-11-26
  • 师恩难忘
  • 幽默大师
  • 最爱沙发
  • 发帖天才
  • 社区明星
  • 发帖能手
沙发#
发布于:2019-09-19 15:56
W:13504799856 Q:3480796741 以后不会怎么上线了,老朋友看见了可以加一下 -修寂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