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inghao7
简单校友
简单校友
  • 粉丝95
  • 关注0
  • 发帖数7903
  • 铜币9276枚
  • 贡献值149点
  • 好评度358
  • 来自北京市 北京市 朝阳区
  • 最后登录2022-11-26
  • 师恩难忘
  • 幽默大师
  • 最爱沙发
  • 发帖天才
  • 社区明星
  • 发帖能手
阅读:829回复:2

[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09-19 16:00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千秋功过秦始皇
(1)功绩:
①统一全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②确立中央集权制: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③实行大一统政策:命李斯研制出全国统一的新文字——小篆;统一了货币和度量
衡,规定车轨一律六尺宽,疏浚了鸿沟,开凿了灵渠,修筑了长城。
(2)过失:
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②迷信法家轻罪重罚理论,刑法严酷。
③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④暴政导致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1)统一全国:
①鼓动李渊起兵反隋,建立了大唐政权。
②领导统一全国的战争:先击败薛举集团,再击溃勾结突厥的刘武周,最后击败洛阳
的王世充集团和河北的窦建德集团,统一全国。
③登基后派李靖等人击破东突厥,分封突厥首领;又派李靖击破吐谷浑和西突厥,被
各族首领尊为“天可汗”。
④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加强了汉藏联系。
(2)贞观之治:
①选官不拘一格,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②在纳谏、用贤、克制个人奢欲等方面做出表率。
③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④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日趋繁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盛局
面。
⑤晚年渐趋奢靡,服丹暴亡。
3.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1)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①剪除鳌拜集团,掌握政权。
②平定三藩之乱:平定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叛乱,加强
了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的统治。
③统一台湾: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将台湾重新置于中央政府
的统一管辖之下。
④平定准噶尔:三次御驾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战役的胜利。
(2)重视社会经济:
①派人治理黄河水患,六次南巡,视察河工。
②改革赋制,减免赋税,厉行节俭。
③重视文教,进用文士,组织编成《康熙字典》。
(3)评价:
①功绩:开启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②局限: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使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开,使中国
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一个大好时机。
考点二 东西方的先哲
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1)生平:
①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任大司寇,出席夹谷之会。
②辞官后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
③晚年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
④言论由弟子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2)思想:
方面 思想核心 具体体现 历史作用
政治 “礼”
①尊尊、亲亲
②“正名”,即君
君、臣臣、父父、子

维护周礼
目的是使社
会有严格的
等级和上下
尊卑的界
限,又不使
有差别的等
级走向对抗
“仁”
①“爱人”
②“忠恕”之道
③“礼”与“仁”相
结合
④施行仁政,关键在
于“举贤人”
⑤理想的贤人标准: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成为中
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
的标准,也是一个人
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
理想标准
教育 “有教无类”
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促使文化教育下
移;私学成为中国教育的一大传统,
“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
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3)影响: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占主导地位。
2.古希腊的先哲——亚里士多德
(1)背景:
①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赢得盟主地位,并为之带来经济上的繁荣,进入黄金时代。
②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为雅典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理想环境。
③伯里克利时代后,雅典民主制开始走向衰落,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败,后来
又被马其顿帝国统治。
(2)思想:
①将自然分类,加以等级化;认为最高等级是人,理性是人的本质,提出“人是有理
性的动物”。
②善是万物能够实现自己的本质。
③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把奴隶与妇女排除在城邦公民之外,倾向于民主制政
体,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
(3)评价:
①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②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热点整合]
一、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比较
皇帝类别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政治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
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出
现“贞观之治”
加强了专制集权制度,
奠定了“康乾盛世”局
面的政治基础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推行均田制,租庸调
制,兴修水利,劝课农

税制改革,更名田
军事 兼并六国战争,反击匈
奴、统一越族 反突厥战争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
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完善科举制度 文字狱
民族关系 反击匈奴、攻打越族,
设郡县管理
采用战争、和亲等措施
处理民族关系
加强对汉、蒙、藏、回
等民族的统治,分而治

对外关系 - 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闭关政策,反击沙俄
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创造是指全面的创造,它包括生
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践和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从未否认个
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对于个人的作用,必须区分他们活动的性质,区分的标准只有一
个,即这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符合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具体要注意
如下几点: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在他所生活的特
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判,否则,同样的活动如果人物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作出
完全不同的评价。
2.确定评价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
角度去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
观。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考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
4.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是时势造就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
事物有一定的影响力。即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
的作用。
[真题剖析]
[典例] (2011·天津高考 )(节选)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
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
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
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
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解析] 第(1)问依据书法知识可知图中字体是小篆。秦王嬴政自称为“始皇帝”,据
此可知材料中空缺的文字是“皇帝”。第(2)问从材料一中“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
之”可知其经济措施是统一度量衡;回忆教材知识解答“意义”。第(3)问从材料二中“政
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和材料三中“一切机务必皆躬亲”“天下大小事务,皆
朕一人亲理”可知二人都比较专断;结合二人对政事的勤勉加以总结。
[答案] (1)小篆;皇帝。
 (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专权;勤政。
1.(2014·宁海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
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
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
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
兵,赍盗粮者也。”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
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
将军计耳”。
——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
材料四 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
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
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嬴政都给了
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
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六国。
——范双杰《试论嬴政的用人之道》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周王室的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
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回答即可。第(3)问,“品质”从“诚恳地回复”等信息
中概括;“特点”主要从善于用人等角度考虑。第(4)问注意从“积极作用”方面回答即
可。
答案:(1)状况: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
(2)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
态度: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
(3)品质:知错能改。
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网罗各种类型的人才。
(4)作用:有利于实现全国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2.(2014·新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
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
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
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
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
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
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
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
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
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
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
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观点。
(2)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悉徙之……永空塞北之地”“今宜因其离散”“教之礼
仪”等信息概括回答即可。第(2)问,主要从加强民族团结和融合、促进民族间经济发展等
方面回答。
答案:(1)观点:①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到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②主
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③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
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
(2)评价: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
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3.(2014·富阳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
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
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
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
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
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
些主张的政治背景。
(3)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启示?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归纳“治国主张”;结合当时诸侯争霸的局势分析原
因。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的“正义”“法律”等回答主张;“背景”则可结合苏格拉底
之死,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和城邦制的衰败概括回答。第(3)问,结合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分析
回答即可。
答案:(1)主张: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无夺农时;实行德治。原因:不适
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
(2)主张: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背景: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
端。
(3)法治与德治并举。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
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
成人矣。”
——《论语·里仁》
材料二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
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
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三 “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
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
绝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个人
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
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义利方面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
方面的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三位人物义利思想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结合“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见利思义……亦可成人矣”等信息
回答。第(2)问,相同点要根据材料从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等方面回答;“新发展”
主要结合材料三中“承认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
人……都向‘钱’看”等信息回答。第(3)问,主要从稳定社会,加强个人品德修养,促进
社会发展等方面回答。
答案:(1)孔子认为追求富与贵、避免贫与贱是人之常情;同时他主张见利思义,要义
利同在,反对见利忘义。
(2)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在获取利益过程中,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提倡
为国家利益而努力。邓小平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鼓励勤劳致富,反对见利忘义、向“
钱”看。
(3)孔子的义利观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人品德的修养;毛泽东的义利观有利于正确解
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邓小平的义利观有利于解放思想,推
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最新喜欢:

JD1688208729321120JD1688...
W:13504799856 Q:3480796741 以后不会怎么上线了,老朋友看见了可以加一下 -修寂
liminghao7
简单校友
简单校友
  • 粉丝95
  • 关注0
  • 发帖数7903
  • 铜币9276枚
  • 贡献值149点
  • 好评度358
  • 来自北京市 北京市 朝阳区
  • 最后登录2022-11-26
  • 师恩难忘
  • 幽默大师
  • 最爱沙发
  • 发帖天才
  • 社区明星
  • 发帖能手
沙发#
发布于:2019-09-19 16:00
W:13504799856 Q:3480796741 以后不会怎么上线了,老朋友看见了可以加一下 -修寂
JD1688208729321
禁止发言
禁止发言
  • 粉丝30
  • 关注0
  • 发帖数4440
  • 铜币7094枚
  • 贡献值10点
  • 好评度335
  • 来自广东省 广州市 海珠区
  • 最后登录2024-02-27
  • 幽默大师
  • 发帖能手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板凳#
发布于:2023-09-20 23:42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