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h11
中级学员
中级学员
  • 粉丝20
  • 关注22
  • 发帖数142
  • 铜币1240枚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28
  • 来自云南省 曲靖市 麒麟区
  • 最后登录2024-01-1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16周年庆勋章
阅读:148回复:0

[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知识总结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3-01-07 01:41
必修3《政治与法治》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4.三者的关系
中国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近代中
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
会主义。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是
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2)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3)是先进生产力的代
表,具有先进性。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础
社会条件: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为什么革命
彻底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2)怎样革命
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革命成就
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
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
提。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
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主要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
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艰难探索期
(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改革开放的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改革开放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目的):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
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
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改革开放的成就(意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
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
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三)进入新时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三个意味着”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
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总结】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资本主义
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而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
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
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理想、宗旨和指导思想,代表的是中国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体现的是中国工
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以及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也决定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
党领导和执政。
(3)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三,进行改革
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
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华民族迎来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
选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
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5、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
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为什么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检验标准)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
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由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根本宗旨决定。
④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7、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第二框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
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框
坚持党的领导
1、为什么坚持党的的领导:
(1)党的理论依据: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
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2、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等。
政治领导侧重在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思想领导侧重统一思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组织领导侧重党组织内部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以及推荐党的优秀人才担任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等。
(2)联系: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有机统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
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三者统一而不可分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3、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特别提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国家重大事务的
但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国家重大事务的
决定者,国家重大事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不负责国家具体
不履行国家职能,不负责国家具体
事务的管理,管理国家具体事务的职能由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行使。
第二框巩固党的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①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
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
兴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把党建设的更坚强有力。
2、怎么样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
以加强党
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
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人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
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加强党的建没,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
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
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3)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科学执政: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民主执政: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3)依法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4)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
执政是基本途径。
【知识归纳】全面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
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
根本使命
为人民谋幸福
性质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领导方式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
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自身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框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的国体: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我国的国体的意义: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
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2)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是新型民主与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民主的含义: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5、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
主。
(1)最广泛的民主: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最真实的民主
①从政治保证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②从制度保障上看,我国已建立一套切实体现和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
③从实现方式上看,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织等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
会治理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
(3)最管用的民主: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
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
第二框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
3.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
专政
区别
含义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
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适用范围
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
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
特征
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
为基本特征
以国家力量的强制实施为基本特征
功能
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与人民的意志和
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
是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政权,以保证
社会秩序的稳定
联系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5、国家职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
(2)国家职能的表现:
①对内职能
A.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B.促进社会发展: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②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
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
的国际环境。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在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
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2、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
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监督与被监督)
(3)职权(权力):国家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特别提醒】①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才能加最高两字。②人大审议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
是监督权,审议并通过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是决定权,通过预算报告是决定权,通过决算报告是监督
权,通过法律是立法权。③有立法权不一定就是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唯一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4)组成:作为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特别行
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5)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产生:由民主选举产生。
(2)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权利: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人大代表的职权包括:审议权、表决权和提案权、质询权等。
(4)义务:①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
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②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
民的监督。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
的政权组织形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因素——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
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原因:
①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
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②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
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第六课
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第一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我国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我国民主党派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
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内容
(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④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知识拓展】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①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②组织上:相互独立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
③法律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④事业上: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的关系。
⑤监督上:互相监督的关系,更加强调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4、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
、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
(1)政党关系
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
②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2)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特别提醒】
①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它不是国家机关。它不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它不
直接处理行政事务。②人民政协不等于民主党派,不能将二者混淆。
第二框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
(1)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
体中。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民主: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比一
般行政地方拥有更多处理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事务的自治权。
(2)集中: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
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4、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内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措施: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
共济、和谐发展。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
使自治权的制度。
(2)内容:
①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②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原因:(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
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③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4)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②四个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特别提醒】关于宗教工作的认识误区
(1)不能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不鼓励、不支持、不提倡、不发展)
(2)不能认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而是强调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4)不能认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仍然是唯心
的。
(5)共产党员不能信教,是由其唯物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的。这不是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定。
第三框
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
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
和治理模式。
2、组织形式:
(1)农村:①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③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自治内容: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
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2)城市:①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特别提醒】
①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政权基层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
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政权基层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
②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一种指导关系,村委会在乡镇政府指导下工作,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③村支部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的工作,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形式
内容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居委会成员
民主协商
有序参与,合理表达,在城市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

民主决策
凡关系到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事项,集体做出决定
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民主监督
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
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
内容。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所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
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4)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5)法的特征: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社会规范。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6)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7)我国当代法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
体现。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④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
基本方式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
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具体内容(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
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
【特别提示】法治和法制的区别“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强调法律的制定(立法)了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强调法律的制定(立法)了;“法治”强调法律的实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法制”强调法律的实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3、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
度。
②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
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
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
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一、法治国家(法治建设的目标)
1、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
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
从。
(2)坚持良法之治。①内容合理,制定过程广泛听取意见,符合需要,符合理念;②体系完备、规
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涵盖各方面。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
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
保障机制。
2、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1)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总要求)
(2)推进宪法实施。(3)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4)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3、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1)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2)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二、法治政府(法治建设的主体)
1、法治政府的内涵: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
(1)职能科学的政府
①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
②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

(2)权责法定的政府(3)执法严明的政府
(4)公开公正的政府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②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5)廉洁高效的政府(6)守法诚信的政府
2、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规范
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3.意义
(1)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2)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三、法治社会(法治建设的基础
1、法治社会的内涵
(1)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具体表现: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
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③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建设法治社会要求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
系。
②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3、建设法治社会意义
(1)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2)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的内涵:就是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科学立法的标准(要求):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
权利。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
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1)要依法立法。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
作。
(2)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二、严格执法
1、严格执法的内涵: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2、严格执法的主体: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
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3、严格执法的意义作用
(1)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2)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
府。
4、如何推进严格执法?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求。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段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
担当。
(2)坚持规范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
(3)坚持公正执法。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是别对待。要恰当地行使
自由裁量权,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4)坚持文明执法。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
法效果最大化。
三、公正司法
1、公正司法的内涵: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
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2、公正司法的内容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
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3、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
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
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
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四、全民守法
1、全民守法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原因:
、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
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全民守法的要求(公民如何做到全民守法)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
段,理性进行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
4、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
工作。深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
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
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最新喜欢:

renmingzhu2023renmin... JD1672371244846316JD1672... QGY221QGY221
再见以前先说再见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