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shykbp
特级铁粉
特级铁粉
  • 粉丝269
  • 关注108
  • 发帖数2460
  • 铜币8253枚
  • 贡献值1039点
  • 好评度2802
  • 来自
  • 最后登录2024-04-03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社区明星
  • 幽默大师
  • 发帖天才
  • 发帖能手
  • 5月打卡勇士
  • 2023年中高考加油
  • 16周年庆勋章
阅读:870回复:2

[素材积累]湖南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3-02-01 22:10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湖南灿烂的文化,民俗多姿多彩,湘绣、滩头木版年画、皮影戏、江永女书等99项民俗艺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花鼓戏、昆剧、湘剧、祁剧和常德丝弦等民间歌舞享誉中外;湘西苗族的巫傩文化、德夯苗寨风情、以茅古斯和摆手舞为特色的土家情调等民俗别具一格;湘菜源远流长,早在汉朝就已形成菜系,是汉族八大菜系之一。下面本文maigoo编辑从湖南省的民俗文化、传统戏剧、曲艺、技艺、建筑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为大家介绍湖南特色文化。




民俗文化


地方方言


湖南方言比较复杂,大方言有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家话4种,另外还有湘南土话、沅陵乡话等。历史造就了湖南的多方言“割据”局面,又在不同方言地区之间形成一些过渡地带,处于这种地带的方言往往带有某种程度的混合特征,致使在判定方言分区时会遇到困难。至于山川阻隔、相对闭塞的湘南一带所流行的土话,由于更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方言混杂的程度更甚,划定方言系属的难度更大。【了解详情】






饮食文化


湖南的饮食习俗丰富多彩,既有逐步融汇的趋同性,也有相对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主食皆以稻米为主,佐以红薯、玉米、小麦等杂粮;菜食多以猪、牛、羊、鸡、鸭、鱼等肉类及四季鲜蔬为原料;烹饪口味以辣味、酸味为重,辣椒在湖南人的饮食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经过长期的烹饪实践,菜肴的制作逐渐形成了湘菜系列;茶、烟、酒是各地均较普遍的大众市饮嗜好,嚼槟榔则主要流行于长沙、湘潭、株洲一带,呈快速传播势态。


湖南名吃:剁椒鱼头、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鸡、口味蛇、永州血鸭、湘西外婆菜、毛氏红烧肉、湘西酸肉等。【了解详情】




传统节日
节日是人类群体在社会活动和生活生产中约定成俗的。湖南有多个民族聚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令习俗。但各城市的重大传统节日还是以中国重大传统节日为主,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各地区在这些重大节日中却又保留着各地区独特的习俗。此外湖南省还有少数民族节日,如调年会、赶鸟节、土地会、赶清明、看龙场、四月八、六月六、赶年等。【了解详情】




嫁娶文化
旧时,湖南省民间的男娶女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媒人说合。选对象,讲究门当户对。男选女,重品德和容貌;女选男,重产业、人品和才干,俗称“会选,选儿郎;不会选,选田庄。”湖南民间迎亲的礼仪习俗繁琐,人们总是把祝福的美好愿望与信仰的习俗心理糅合在一起,各地区、各民族就形成了风格不同的迎亲礼俗。


传统结婚流程:六礼→提亲→相亲→合庚→定婚→请期→过礼→哭嫁→亲迎→拜堂→闹新房→回门。【了解详情】




生活禁忌
禁忌或忌讳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为和思想;如对孕妇的禁忌:孕妇不宜爬楼梯,不宜看新屋动土奠基、上梁,谓“怕撞煞气”;不看宰猪、杀鸡等,所谓不视恶色,不听邪声;忌食兔肉,免生缺唇婴儿等;节日禁忌:忌说不吉利的话、忌吵架打架、忌看病吃药、忌向外倾倒垃圾、忌打碎碗盏器皿、忌责打小孩等等。【了解详情】




服饰文化
湖南境内各地各民族的服饰习俗,主要体现在日常衣着、佩饰、容颜修饰、肢体修饰、礼仪服饰及服饰禁忌等方面。不论衣服、冠戴、鞋袜、佩饰、修饰、禁忌等,长期以来,大多服分男女,时分冬夏,老少有别,并有常服、礼服、官服、丧服之分。各地各民族的服饰习俗,古时差别甚大,近代以来,随着地域间、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渐呈相互融合之势,土家、苗、侗、瑶、白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仍然保持着较为明显的民族特征。




丧仪文化
旧时湖南省丧葬仪式大致包括送终、招魂、停尸、报丧、入殓、吊丧、出殡、下葬等程序。其中殡葬禁忌颇多,如死者未入殓时,要防止猫、狗等生肖动物接近尸体。死者入殓时,亲属泪水不可滴入棺中,否则后人不能与死者圆梦。孕妇和行经妇女不宜进入孝堂,俗有“热血临丧,家败人亡”之说。未满60岁而凶死者不准埋葬祖山,中青年无子而死亡的,不能在上午出殡。人死后未满49天,妇女不得在家分娩。停柩期间,全家禁止娱乐活动,不举行婚礼等。


传统戏剧


湘剧
湘剧是湖南省最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流行于湘南东部17个县市及赣南西部和广东的坪石、岐门、乐昌、桂头、犁市、韶关等地。因它曾以长沙、湘潭为活动中心,故又称长沙湘戏。湘剧融合有昆腔、高腔、弹腔及杂曲小调等多种声腔,其脚色行当分工细致,表演充分吸收昆曲的艺术因素,载歌载舞,灵动活泼,有一批以造型和功架著称的剧目。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湖南花鼓戏


花鼓戏是我国各地方小戏“花鼓”的总称,主要流传于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明末范文若的传奇作品中描摹了演唱花鼓的戏剧场景,显示了这一艺术形态的最初面貌。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祁剧


祁剧也叫“祁阳戏”、“楚南戏”,因发祥于湖南省祁阳县而得名。祁剧唱腔中包含高、昆、弹三种声腔,演唱声调高亢嘹亮,辅以高音战鼓、帽形燥鼓、硬弓祁胡等乐器伴奏。脸谱通常以红、黑、白三色为基色,调色开脸,通过鲜明的色调、纵放的线条、精巧的图案、生动的写意表现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祁剧剧目和曲牌都很丰富,传统剧目达九百多个,曲牌现已整理刊印一千余阙。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湖南省其他著名传统戏剧:侗戏、荆河戏、巴陵戏、辰河高腔、常德高腔、辰河目连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梅山傩戏、临武傩戏、湖南皮影戏、邵阳布袋戏、湖南杖头木偶戏、张家界阳戏、上河阳戏、桂阳昆曲等。


民间文学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又称“苗族史诗”,由金银歌、古枫歌、蝴蝶歌、洪水滔天和溯河西迁5大部分组成,共1.5万行。神秘的古歌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一直唱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其篇幅宏大,内容包罗万象。古歌大多在苗族鼓社祭,婚表活动,亲友聚会、节日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多为老年人、巫师、歌手等。古歌的特点是五言体,盘歌问答、歌骨歌花交替演唱。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是以土家语言演唱的长篇民间叙事歌谣,主要流布于云贵高原余脉武陵山区、湘、鄂、渝、黔等省市土家族聚居地。“哭嫁”是土家族婚嫁礼仪程序中的一种重要礼俗,演唱哭嫁歌与“哭嫁”程序同步。用哭声来庆贺女孩子出嫁,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文化意识。哭嫁歌语言朴素、形象生动、意境清新、音韵和谐。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湖南省其他著名民间文学:孟姜女传说、土家族梯玛歌、盘瓠传说、苏仙传说、盘王大歌等。


传统音乐


桑植民歌
桑植是个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县份。这些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创造的文化,多以口头代代相传,桑植民歌就是他们创作的口头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也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其特点是淳朴、真挚的情感而扣人心弦,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茶山号子
茶山号子流传于怀化辰溪县黄溪口地区,是众人在冬季挖茶山时,由一人在山顶敲锣打鼓,唱一阵打一阵,有时是一人唱众人和。茶山号子宽广宏亮,激越高亢的劳动号子。其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极为独特,唱法、内容也有一定的规范,演唱时按一定的时序严格进行。其旋律进行一般在高音区,演唱时翻高八度,并配以锣、鼓,声音高亢、响亮,极具穿透力,艺术魅力较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芦笙
侗族芦笙是广泛流传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境内的一种传统民族民间乐器,它由古老的簧管乐器发展而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芦笙根据吹奏形式和表演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地筒、特大芦笙、大芦笙、中芦笙、小芦笙、最小芦笙六种,传统芦笙共有三个音12个调。其特点是以碎音颤奏和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取胜。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省其他著名传统音乐:青山唢呐、土家族民歌、新化山歌、靖州苗族歌鼟、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打溜子、酉水船工号子、湘西苗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土家族咚咚喹、侗族芦笙、洞庭渔歌、浏阳文庙祭孔音乐等。


传统舞蹈


土家族摆手舞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现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龙山、保靖、永顺等地。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摆手舞产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仪式中,据清代八部大王庙残碑和县志记载推测,摆手舞已有近千年历史。 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湘西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舞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湘西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数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团圆鼓舞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蹈。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中外专家称“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以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为主要流传区域。毛古斯舞作为一种古老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可以为土家族舞蹈来源的研究提供较可靠的线索。且毛古斯舞表演形态中所保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远古信仰符号和写意性、虚拟性、模仿性等艺术元素,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湖南省其他著名传统舞蹈:棕包脑、南县地花鼓、汝城香火龙、九龙舞、芷江孽龙、城步吊龙、土家族撒叶儿嗬、瑶族长鼓舞、桑植仗鼓舞等。
传统曲艺


武冈丝弦


武冈丝弦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新宁等地,是湖南曲艺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冈丝弦的曲调高雅、旋律轻柔、唱腔舒展、色彩丰富、如云行流水、珠落玉盘,使人情感交集、心旷神怡,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弹词
长沙弹词原名“弹词”,又称“唱讲”、“讲评”、“平讲曲”,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流传地域遍布湖湘主要城镇乡村,在港台甚至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中也有忠实听众。长沙弹词以长沙方言为基础,依字行腔,具有“古、多、广、情、谐”的艺术特征。唱腔甜美圆润,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字字入扣。长沙弹词题材广泛,曲目数千,基本上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内容,为普及历史知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省其他著名传统曲艺:常德丝弦、鼓盆歌、祁阳小调、湖南渔鼓等。
传统体育游艺


沅陵赛龙舟
沅陵赛龙舟是融湘西民俗与竞技为一体的传统游艺体育项目。赛龙舟是在以山为营,以水为路的农耕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基本形制是:每只赛船48人,其中前引水、后艄公、头旗、二旗、锣手、鼓手各一人。赛程以江面水涨水落而定,分上下水排阵,横江而竞。主要特色是赛程长,赛船多,划手多,观众多,花样多。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山武术
梅山武术,流传于湖南省新化县的传统武术流派,是中国长江中游湘、鄂、渝、黔、桂一带保存较完整的一种复杂的体育文化现象。梅山武术有其不同于其他流派的独特风格,在形式上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功法独特,技击性强,无虚架花招,套路繁多、短小精悍;手法勇猛刚烈,灵活多变,攻守自如,多拳法,少腿法,下盘扎实,步法稳健。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美术


滩头木版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滩头木版年画从造纸到成品所有工序都在滩头当地完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产系列。在滩头木版年画的工艺中,蒸纸、托胶、刷粉等传统工序均为滩头所独有,“开脸”也是有别于他处年画的独特技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绣


湘绣近百年来被世人普遍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起源于长沙市辖的长沙县。主要分布于长沙河东一带,主要分布于长沙县、望城县霞疑乡(今开福区新港镇)和长沙县、望城区其他地区。湘绣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图案以画稿为蓝本,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手法上通过针法与丝绒线交错使用,来表现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画


苗画是在传统单色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画种。作为湘西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极具苗族特色,主要流行在湘西苗族地区。苗画最初是作为苗族姑娘刺绣图样稿的形式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的一种独立的画种,常可以在湘西苗居的门帘、窗幔、服饰、被面和房中装饰上发现各种样式的苗画。对当地的文化传播和与外界的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苗画的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对于现代纺织面料的设计和创新开发研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其他著名传统美术:踏虎凿花、花瑶挑花、宝庆竹刻、益阳小郁竹艺、菊花石雕、沅洲石雕、凤凰纸扎等。


传统技艺


土家族织锦技艺
湘西酉水流域土家族织锦技艺主要分布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四县的土家族聚居区。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自成形以来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技艺体系的基本特征。其主要有打花铺盖(土家语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品种。其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分为“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纹彩色系列两大流派。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浏阳花炮源远流长。浏阳花炮生产原是传统技艺,全靠手工制作,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业人员已研制成功安全可靠无公害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室内和舞台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花炮燃放也可由传统的手工点火改为遥控点火,燃放程序全部由电脑编排操控。 浏阳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花炮产销地。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


釉下五彩瓷是湖南醴陵独创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醴陵釉下五彩瓷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一百道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制瓷填料、釉料和颜料均选用本地优质原料制作而成。其彩绘图画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双勾分水填色等技法将画面溶于釉下,使其平滑光亮,具有饱满的水分感。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是我国瓷器的一大发明,对世界陶瓷装饰方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具有较高的科技和历史文化价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


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工艺,在铜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沿湘江两岸,十里陶城绵延不绝,焰火不止。主要有拉坯成型、捏坯成型、雕塑成型、贴花、画花、制釉、制泥、烧成等多项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对唐代以后的陶瓷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传承至今。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反映了先民们的创新精神,其制作堪称绝技。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湖南省永顺县土家族吊脚楼建造技艺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被专家学者称为古建筑的“活化石”。转角楼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单吊式转角楼、双吊式转角楼、四合水式转角楼等,具有无坎不成楼、无瓜不成趣、不转不成楼等建筑特征,是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杰出代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详情】




打铁水
株洲攸县“打铁水”起源于明末清初,攸县农村民间请补锅匠在自己的厅堂或坪院里“打铁水”,民间为祈求平安、幸福,又意为辟邪。后来县城地区民间会请各乡的补锅匠集中在体育场(老衙坪)集中“打铁水”,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并确定为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为节日活动日期。鼎盛于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已跨越了三百多年的历史。项目的神奇之处在于“打铁水”者能用手掌直接接触1500℃以上的铁水打出铁花,铁水抛上空中时就像天女散花,散落地上时就像泼金撒银。


湖南其他著名传统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蔡伦古法造纸技艺、滩头手工抄纸技艺、侗锦织造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等。


传统建筑


古代代表建筑
据湖南省相关部门统计,湖南省现在著名的古建筑有上百座,其中有在建筑结构上以巍峨壮观而闻名的沅陵龙兴寺、大庸普光寺;有以布局宏大著称,并与泰安岱庙、登封中岳庙齐名的南岳大庙建筑群体;有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有驰名中外、气势雄浑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以及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格各异的各地民居及少数民族建筑凤凰古城。此外,宁远文庙的石雕龙凤柱,九嶷路亭村木牌坊的如意斗拱,芷江天后宫的石雕画屏,以及众多的寺庙、亭台、楼阁、官宦富贾府第的大量木刻石雕装饰、油漆彩绘等等,均充分显示了湖南建筑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形成了湖南的古代建筑体系。


特色文化


湖湘文化
从约3000年前的商朝开始到1000多年前的北宋,湖南地区的文化代表为北部楚文化和西部、南部的苗蛮文化、百越文化等。自北宋起,湖湘学派的出现带来了楚文化在湖南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中原文化南下,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称为"潇湘洙泗", 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红色文化


湖南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发生地。红色沃土湖南,素有“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美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诞生在这里。秋收起义、平江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革命事件及无数革命活动,在三湘四水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印记。这些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遗存,已成为一座座闪光的“红色基因库”。


宗教文化


主要宗教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宗教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宗教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南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发展湖南文化产业的一方重要资源。湖南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佛教于西晋武帝太始四年进入湖南,其中以天台宗、净土宗最先传入,晚唐时禅宗独领风骚,遍及省内,远扬东亚。道教传入湖南始于东晋,拥有丰富的历史传统。湖南道教与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高度结合,入世性较强。伊斯兰教进入湖南,始于明洪武年间,天主教、基督教在湖南获得立足,实为鸦片战争以后。




宗教场所
佛教在湖南的历史尤为悠久,一直是湖南省的第一大宗教,对湖南人的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组织性较强,寺庙场所众多,其中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有:南岳大庙、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上封寺,长沙麓山寺、开福寺,岳阳圣安寺。湖南最早的道教活动系东汉,如今香火最旺的是衡阳南岳大庙,长沙市岳麓山云麓宫,长沙县陶公庙等。从近代开始基督教和天主教传入湖南后,如今著名的教堂场所还有长沙市基督教城北堂、株洲市基督教堂、衡阳市基督教堂、衡阳市草后街天主堂、隆回县桃花坪基督教堂等。

最新喜欢:

JD1672371244846316JD1672... y3217724753y32177...
接下来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三年后被理想大学录取,使劲吃睡玩,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把自己扔到宇宙里,所有好的坏的,开心不开心的,就不那么闪耀了。
dgshykbp
特级铁粉
特级铁粉
  • 粉丝269
  • 关注108
  • 发帖数2460
  • 铜币8253枚
  • 贡献值1039点
  • 好评度2802
  • 来自
  • 最后登录2024-04-03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社区明星
  • 幽默大师
  • 发帖天才
  • 发帖能手
  • 5月打卡勇士
  • 2023年中高考加油
  • 16周年庆勋章
沙发#
发布于:2023-02-01 22:14
接下来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三年后被理想大学录取,使劲吃睡玩,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把自己扔到宇宙里,所有好的坏的,开心不开心的,就不那么闪耀了。
y3217724753
特级铁粉
特级铁粉
  • 粉丝25
  • 关注36
  • 发帖数411
  • 铜币1123枚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211
  • 来自
  • 最后登录2024-01-13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幽默大师
  • 16周年庆勋章
板凳#
发布于:2023-02-01 22:16
over谢谢谢谢
3217724753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