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shykbp
特级铁粉
特级铁粉
  • 粉丝269
  • 关注108
  • 发帖数2460
  • 铜币8253枚
  • 贡献值1039点
  • 好评度2802
  • 来自
  • 最后登录2024-04-03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社区明星
  • 幽默大师
  • 发帖天才
  • 发帖能手
  • 5月打卡勇士
  • 2023年中高考加油
  • 16周年庆勋章
阅读:403回复:1

[素材积累]文化常识——教育科举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3-04-01 17:38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科目有孝廉、贤良方正、文学、明经等。

征辟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所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

指隋、唐以来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到明代,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五经”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

明、清时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应考者无论年龄大小,均称“童生”,或称“儒童”“文童”。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州、厅)试和院试三个阶段。三年内举行两次。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侍郎或钦差大臣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名额不固定,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进学

童生应岁试、科试取中入县学,称“进学”。

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

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

生员

即秀才。通过院试(童生式)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

解元

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

亚元

乡试中举,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如《范进中举》:“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

黄甲

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如《范进中举》:“京报连登黄甲。”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要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部分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

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朱熹《四书集注》等书的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可见,八股文有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消极作用。

金榜

参见“黄甲”条。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ánɡ)

周代学校的名称,后泛指古代的学校。

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

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太学

中国古代的大学。其名始于西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制度有差异,但都是教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如《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学官

旧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国子祭酒、司业、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学正、教谕等。

祭酒

学官名。原意是指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一人举酒祭神,为一种荣誉。如荀子在齐国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汉武帝设五经博士,首长称博士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祭酒遂成为学官名。西晋改为国子祭酒,主管国子学或太学。

隋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者。其后沿设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国子监,设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

博士

古为官名。秦及汉初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如《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

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

学政

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教授

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宋代始设,除诸王宫学、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州、县学均置教授,掌学校课试、执行学规等事。元代诸路散府及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亦置教授。

助教

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

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地方保送,或凭父辈恩荫获得资格,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诸生

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送东阳马生序》中“今诸生学于太学”的“诸生”,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最新喜欢:

hahvinzphahvin...
接下来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三年后被理想大学录取,使劲吃睡玩,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把自己扔到宇宙里,所有好的坏的,开心不开心的,就不那么闪耀了。
hahvinzp
特级铁粉
特级铁粉
  • 粉丝92
  • 关注86
  • 发帖数3114
  • 铜币13284枚
  • 贡献值2点
  • 好评度144
  • 来自山东省 聊城市 茌平县
  • 最后登录2024-04-18
  • 最爱沙发
  • 2023年中高考加油
  • 16周年庆勋章
  • 贴图大师
  • 忠实会员
  • 社区居民
  • 2022虎福生威
沙发#
发布于:2023-04-01 20:33
可以刻意(˃ ⌑ ˂ഃ )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多么想你~ZYj~ 穿越人海,只为与你相拥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