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shykbp
特级铁粉
特级铁粉
  • 粉丝269
  • 关注108
  • 发帖数2460
  • 铜币8254枚
  • 贡献值1039点
  • 好评度2802
  • 来自
  • 最后登录2024-04-03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社区明星
  • 幽默大师
  • 发帖天才
  • 发帖能手
  • 5月打卡勇士
  • 2023年中高考加油
  • 16周年庆勋章
阅读:499回复:1

[素材积累]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3-04-01 17:42

中央官职

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朝政,统领百官。隋朝以后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

大政区称郡、州或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处于大政区和县之间称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九卿

官名合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九卿”历代所指不同,如秦、汉通常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

具体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廷尉是最高司法长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管山海池泽之税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

官名合称。“三公”之说起始很早,为古代中央掌管军、政、监察的最高官职。周代即有“三公”,一说为司马、司徒、司空,亦称“三司”;一说为太师、太傅、太保。战国至秦习称辅佐君主执掌军政之最高官员。西汉初年用以称丞相、御史大夫等高级官员。东汉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宋虽沿用此称,却无实际职务。明、清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仅是荣誉职衔。

三省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合称。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执行宰相职能。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

六部

隋、唐以后,中央行政机构各部总称。即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该制一直延续到清末。

丞相

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参(cān)军

官名。东汉末年于车骑将军幕府置,为僚属,掌参谋军务。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如诸葛亮《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太尉

官名。战国始置,秦至西汉为全国军政首脑,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至宋徽宗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

刺史

汉武帝时始置,以六条察问郡县,职任监察,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隋以后职权渐轻。唐代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

官名。本为战国时郡守尊称。西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隋初废郡存州,州刺史即代郡守之任。唯隋炀帝及唐玄宗时均曾改州为郡,郡置太守,旋复旧。此后太守已非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习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如《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史

官名。西周、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秦、汉设太史令后,职位渐低。司马迁曾做过太史令。

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马政的执政大臣,隋唐时是州郡佐官。

大夫(dà fū)

古代在国君之下设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存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明、清全废。

大将军

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于战时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

学士

官名。南北朝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唐代翰林学士亦为文学侍从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宋、辽、金、元翰林院均置。明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学士遂专为侍臣荣衔。清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余如故。末期增设翰林院学士一官。内阁亦设学士及侍读学士,掌内阁章奏。清末设典礼院,亦置学士。

大学士

官名。自唐至清,历代多设此职,唯职权不一。唐天宝初,将大学士置于崇玄署(管理释道的官署),执掌释道,由宰相兼此职。后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

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北宋时,学士中资历声望高者称大学士,多系荣衔。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以大学士代顾问之职(实际上已为宰相之职)。清代大学士品级提高,职任却不重要,设军机处后,权力为军机大臣所替代,唯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作为荣典。

明代徐光启曾任东阁大学士。

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明清为王府属官。

九品

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时,从一品至九品共九等;北魏时每品始分正、从二级,自四品起,正、从品级又各分上、下阶,共分为三十等;唐、宋文职与北魏同,武职自三品起即分上、下阶。隋及元、明、清每品只分正、从级,而无上、下阶之分,共十八等。如清代的知县为正七品,知府是从四品。

古代王侯等级。周分五等:公、侯、伯、子、男。汉代只有王、侯两等;三国以后,历代封爵不尽相同,但同姓封王,异姓一般承周制封公、侯、伯、子、男。晋以后,爵号前加“开国”以示尊贵,不加者为散爵。

军机处

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八年设立,初名“军机房”,后改称军机处。职无定员,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军机处职掌机要,负责奏折文书的处理及谕旨的撰拟。宣统三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撤销军机处。

钦差大臣

官名。明、清时,凡由皇帝亲自派遣,出外办某专项重大事件的官员,皆以此称。

尚书郎

官名。东汉置三十六员(或说三十四员、三十五员)分隶尚书台六曹尚书,负责启封百官章奏,面奏皇帝,代拟诏令;并在皇帝左右协理朝政。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满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省各曹长官通称尚书郎。如《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少府

官名。战国始置,秦、汉沿用。掌管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九卿”之一。唐代因县令称明府,县尉为县令之佐,遂称县尉为少府,沿及后代。自明以后,少府之职皆由宦官所管之机构掌握,清代归内务府,故一般以少府为内务府大臣的别称。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少府”即此。

侍从

封建王朝君王的顾问或某部长官顾问的统称。宋代称大学士至待制为侍从官,因常在君主左右以备顾问,故名。其后又称在京职事官自六部尚书、侍郎及学士、两制等通为侍从,所指范围较广。

侍中

秦始置,原为丞相史,往来殿中奏事。后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中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侍中。

宰相

官名。泛指封建朝廷辅佐皇帝、总揽政务之臣,历代名称、权限大小各异。宰,主持也;相,辅佐也。秦和西汉时宰相即相国或丞相。西汉后期改置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并号丞相,三分相权。

魏、晋、南北朝相国、丞相亦号宰相,多用以安置权臣,三公皆为名誉宰相。隋代以尚书省正副长官尚书令、仆射为真宰相。唐初以三省长官尚书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为真宰相;太宗以后,渐以他官参知政事;玄宗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正式宰相职衔。

明初,置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不设宰相,皇帝总揽六部,又置诸殿阁大学士;明成祖以后大学士渐得参与政务;明仁宗、明宣宗以后,其职渐崇,号为内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号“首辅”。清沿明制。

最新喜欢:

JD1688208729321120JD1688...
接下来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三年后被理想大学录取,使劲吃睡玩,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把自己扔到宇宙里,所有好的坏的,开心不开心的,就不那么闪耀了。
JD1688208729321
禁止发言
禁止发言
  • 粉丝30
  • 关注0
  • 发帖数4440
  • 铜币7101枚
  • 贡献值10点
  • 好评度335
  • 来自广东省 广州市 海珠区
  • 最后登录2024-04-06
  • 幽默大师
  • 发帖能手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沙发#
发布于:2023-08-10 19:20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游客

返回顶部